下雨我帶刀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繁體小說www.fantilab.com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在岐山告別餘老,白衍便馬不停蹄的趕回咸陽。

回到咸陽後,白衍沒有趕往良造府邸,而是直接乘坐馬車,抵達咸陽王宮。

“將軍,王宮到了!”

馬車緩緩停下,聽到外面牤的話,白衍起身走出馬車。

因為有急召,故而在驗明身份後,白衍便直接踏入宮門之內,急匆匆的朝著咸陽大殿走去。

本以為尚在上朝,眼下進入大殿即可,沒想到踏上空曠的百步階梯後,就看到韓謁者帶著兩名宮女,早已等候多時。

“大良造,王上有命,囑咐大良造前往書房等候!”

韓謁者對著白衍拱手說道。

白衍有些意外,但還是點點頭,望向大殿一眼後,隨後跟著韓謁者朝著一旁的方向走去。

王宮書房。

尚未下朝,書房內此刻靜悄悄的,韓謁者送白衍來到書房,便轉身離開,留下白衍獨自一人,呆在書房之中。

站在書房中央,望著地上巨大的地圖,上面印著一個大大的秦字。

白衍腦海裡,不由得再次浮現,餘老的那些碎言勸告。

“人皆為利,故天下分封,乃世人之所向,不管日後如何打算,勿要與天下人為敵!汝立足之根本,其一乃王上,其二乃麾下伍卒,宗親、士族之所能,上可蔽明主,下可欺伍卒”

“汝以為,王上可會除盡宗親?既然心知王上不會除宗親,那便切記,勿要與宗親為敵!在廟堂之中招惹一個殺不死的敵人,可是要比領兵誅殺十萬餘眾,還要更難,也更危險百倍,餘生難安不說,稍有不慎,輕則親友反目,部將反叛,家破人亡,重則君臣離心,反叛之罪,株連九族”

餘老那喋喋不休的身影,依舊在白衍腦中揮散不去,白衍清楚餘老一把年紀,經歷過大風大浪,大起大落,在揣測人心方面,往往跟明鏡似的。

後世言,家有一老如有一寶,說的便是餘老這樣的人。

在嬴傒府邸之時,餘老便已經瞭解到,贏氏宗親為何見白衍,其中目的所圖為何,也看到宗親的咄咄逼人,不達目的誓不罷休。

也是如此,在離開雍城後,餘老特地跟著白衍到平陽,這才作罷。

“可除去當今嬴政外,還能有誰,膽敢不顧天下之意,為後世千萬年,開啟天下一統、四海歸一的那扇門?”

白衍望著書房內,這張巨大的布圖。

內心之中,白衍清楚餘老說的沒錯,分封與郡縣之爭,本就是秦國王室自家之爭,一個外人參合進去完全是吃力不討好。

一邊是嬴政,一邊是贏氏宗親,無論得罪誰,都是自討苦吃。

得罪前者,恐怕仕途無望、權利盡失,而得罪後者,稍有不慎,身敗名裂,家破人亡。

半個時辰後!

隨著書房外傳來動靜,白衍回頭看去,當看到嬴政的身影出現在書房大門,書房外的宦官侍女,皆是跪地行禮時,白衍收回心神,抬起手。

“臣,白衍,拜見王上!”

白衍微微靠邊,對著嬴政行禮。

“免禮!”

嬴政見到白衍,心中鬆口氣,若是蒙恬與王賁二人,讓嬴政面對匈奴與東胡南下的事情,心中沒有十足的把握,那麼隨著白衍到來,嬴政無疑是徹底放下心。

有蒙恬、王賁、白衍這三人領兵,若是還不能擊退匈奴、東胡,那秦國怕是再也攔不住匈奴南下。

不說蒙恬武將世家出生,王賁乃是王翦之子,領兵經驗老道,就是白衍,不管是與匈奴、東胡交戰,還是與趙國、魏國、楚國交戰,都不曾一敗。

傳言至今北方匈奴首領冒頓的營帳內,都還放置著白衍的那把劍,昔日冒頓,便是被白衍用那把秦劍按在地上,差點死在雲中山脈。

“東胡勾結匈奴南下,意圖毀北疆五郡之守,寡人已派王賁、蒙恬二人領兵北上,然雲中一事”

嬴政來到白衍身旁,看著地圖,簡言意駭的開口說道,而最後,便轉頭看向白衍,腦海裡浮現那日白衍呈送來的書籍,帶給嬴政的震撼。

天下之人,皆可識字。

天下之人,皆可讀書。

往聖絕學,世人共之。

望著眼前的白衍,即便是直至此刻,嬴政依舊是在猶豫,依舊有些不想開口下令。

白衍的才能,太過於重要,這是嬴政自邯鄲記事起,直到此刻,見過第一個有如此才能之人。

“”

書房內,白衍看著嬴政回頭,看著地圖,有些疑惑不解,不明白為何嬴政說話只說一半。

“王上,北疆可是有變?”

白衍拱手,輕聲詢問道,猜測是不是北疆那五郡有什麼變故,故而讓嬴政止聲。

“白衍,趁著此時僅有寡人,寡人想要問你,若是雲中被匈奴屠戮,秦國真的沒有第二次機會?”

嬴政沒有回答白衍,反而是開口詢問,話裡話外,都不希望白衍離開咸陽,去北疆領兵涉險,若是可以,嬴政大可再等幾年,再給白衍一些時間,去置辦咸陽學府,或者櫟陽學府、關中學府!

“回王上,不會再有第二次!天下人會阻攔王上,此時的楚地動亂,也會演變為天下聚而反秦,諸地士族所聚之心、反秦之念,將會是前所未有,莫說白衍於臨淄的父兄有危,怕是咸陽”

白衍沒有說下去。

這一次是趁著天下士族沒反應過來,方才能成功,若是給天下士族有所準備,別說學府,就是白衍身邊的人,乃至白衍自己,都會陷於危險之中。

隨著白衍的話音落下,嬴政沒有再說話,白衍此時也在沉默,片刻後,門外隱約傳來的交談聲、腳步聲,方才打破安靜。

緊接著尉繚、李斯、王綰、馮去疾等人一眾大臣的身影,就出現在白衍眼中。

“臣,拜見王上!”

“拜見王上!!”

看著馮去疾、李斯等人行禮,嬴政這才轉過頭,讓眾人免禮,隨即一同商議著,如何對付東胡、匈奴的事情。

白衍站在一旁,默默聽著,少有開口,畢竟領兵路線、糧草補給、詳細的訊息與交戰的目的,這些都事關整個秦國,遠非領兵在外時,一句戰場局勢瞬息萬變,便直接下令。

早在領兵攻打趙國的時候,白衍便知道,自己跟隨王翦在趙地領兵,秦國朝堂背後的規劃,並不比軍營內白衍與王翦商議的少,攻趙如此,滅楚亦是如此,或許非要說個別情況,或許也僅有滅魏算半個。

“此番無論如何,王上都要讓匈奴、東胡元氣大傷,唯有如此,面對月氏,匈奴與東胡方才能真正的忌憚,再不敢南下!”

李斯對著嬴政說道,隨後看向其他大臣。

“秦國方才坐擁天下,四地殘黨餘孽賊心不死,百姓未曾適應秦國,此戰事關未來數年之內,秦國能否休養生息!”

李斯的話,讓馮去疾、尉繚等人,紛紛點頭。

王綰有心爭論,可想到李斯的話,緊鎖眉宇之下,最終還是嘆口氣。

白衍隱晦的注意到這一幕,眼中也忍不住流露一抹感慨,之前餘老也是如此,面對匈奴、東胡南下,餘老態度之強硬,讓白衍都有些始料未及,用餘老的話來說,他自己與李牧的仇是仇,但若是匈奴、東胡南下,再大的仇,都可以暫且放下。

餘老的一番話,以及王綰的神情,都讓白衍清楚的感覺到,秦人與趙人之間的情感,哪怕有著生死之仇,哪怕有著廟堂之爭,但面對匈奴南下時,卻又能同仇敵愾。

白衍不由得想起,曾經趙國沒有李牧之時,面對匈奴南下,與趙國交戰的秦國,不僅收兵,更是願意派兵馳援趙國,幫助抵禦匈奴。

秦趙同根

“不過,自己好像是個齊人!”

白衍思索間,心中忍不住哭笑不得,而這時候回過神,白衍方才注意到,不知何時,尉繚與馮去疾的目光,都已經看向自己,就連李斯也是緩緩轉過頭,看了過來。

“匈奴與東胡南下,定有準備,而此戰之重,又關秦之生息,大良造此前與匈奴多有交戰,此戰,恐要仰仗大良造!”

李斯對著白衍拱手。

“王上,此戰或許非大良造不可,還請王上勿要再過猶豫!秦並天下,內患未除啊!”

尉繚這時候,也不再沉默,在李斯說完後,便對著嬴政諫言,希望嬴政早些下令。

“王上!”

馮去疾等人,這時候也對著嬴政拱手。

嬴政見狀,再多猶豫,看著眼前一眾大臣的舉動,想到李斯的話,以及此戰事關秦國未來幾年的社稷穩定,還有云中那嬴政還從未見過的學府。

想到這裡,嬴政轉過頭,看向白衍。

“武烈君,寡人命你統領北疆五郡駐軍,另調令王賁、蒙恬麾下大軍,召回昔日邊騎舊部,此戰,定要擊敗東胡、匈奴,驅逐其離開北疆!”

嬴政對著白衍下令道,黑色的王服上,嬴政眉宇下的雙眸,直勾勾的看著拱手的白衍、似乎有期望、有信任,還有一抹淡淡的擔心。

“臣遵令,此行,定不負王命!”

白衍對著嬴政說道,見到蒙毅這時候取來王召,分別是給蒙恬、王賁的,於是拿到手上。

收起來後,白衍見商議得差不多,沒什麼再需要交代的事,便向嬴政告辭離開,畢竟北疆五郡已經著急,早些到達,局勢便越有利一分。

“王上,臣先告退!今日便動身離開咸陽,前往北方!”

白衍打禮之後,見到嬴政微微點頭同意,便起身後退幾步,轉過身,朝著書房外走去。

不曾想,才走幾步,還未走到書房大門,便聽到身後再次傳來嬴政的聲音。

“白衍!”

白衍有些疑惑,轉過頭,看向嬴政,不知道嬴政還有何囑咐。

而就在白衍的目光中,嬴政一息後,緩緩開口。

“此一去,無論如何,縱使無功,汝不能有閃失!”

就站在李斯、馮去疾、尉繚等人一旁的嬴政,望著白衍,當著所有人的面,說出這句話。

瞬間。

李斯、馮去疾等人,皆是面面相覷,就連王綰也不例外,本來都已經夠惆悵的王綰,此刻聽到嬴政的話,轉頭望向即將離開書房的白衍,錯愕、意外之餘,一時間不由得在心中,逐漸開始後悔起來。

白衍在嬴政心裡的分量,似乎要比王綰想象之中重得多。

如今讓自己這邊人的白衍,奉命離開咸陽,怎麼感覺像是

“臣,定不負王命!”

白衍也沒想到,離開前,嬴政叫自己,居然是為了說這一句話。

什麼叫無功!

領兵在外,外敵來犯,無功便是過,只有功過這兩種結果。

嬴政的意思是此行即便兵敗不敵,自己也要周全歸來,不能有閃失。

這一刻,望著嬴政看過來的目光內,包含一份對自己的擔心,白衍深吸一口氣,停留數息,看向嬴政一眼後,方才再次抬手對著嬴政打禮,慢慢轉身離開。

咸陽城內。

隨著王召的釋出,白衍也派遣親信,前往各地聯絡那些歸家的將領。

雖說身處各地,但不管是王召還是白衍的將軍令,都會在短時間內,把昔日所有百戰之將召集起來,那些將士,一直跟著白衍出生入死,也是白衍在北方最為倚重的根基。

另一邊,正當白衍回到良造府邸內,得知田非煙已懷孕後,整個人都開心之時,年邁的魯太傅,也在自己的府邸書房中,興奮的來回踱步。

“哈哈哈!天助老夫!白衍,汝不在咸陽,縱使懷有嬴政的萬分器重,又能如何!汝想要分封,哼,妄想!待汝歸來,郡縣、分封之爭,早有定數!”

魯太傅那老臉上,露出喜悅的笑容,說得不好聽些,都有些小人得志的感覺。

但眼下的魯太傅可不管那麼多,白衍不在咸陽,那麼在諸多將軍之中,便再無一人,能像白衍話語之重,功勞之多。

這對於主張郡縣制的魯太傅而言,可是一件大好事,面對贏氏宗親,還有一個個權貴,這段時日魯太傅壓力本就大,此刻,自然是巴不得白衍走得越遠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