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邊的吃吃怪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繁體小說www.fantilab.com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李邈拿著剛寫的名單,大聲念道:

“本公司,現分為五大部門:生產部、工程部、財務部、戰略部、綜合部。”

“1,李邈,董事會董事老爺,負責公司全部事務。”

“2,朱貴,管家,總管公司全部事務。”

“3,劉安,工程部經理,負責全部的工程建造及相關事務。”

“4,朱佔先,生產部經理,負責全部生產任務及相關事務。”

“5,李香蓮,財務部經理,負責公司財務及賬目全部事務。”

“6,區進,戰略部總經理,負責公司戰略發展和所有外事事務。”

“7,顧蘭芳,綜合部總經理,負責公司人力資源和後勤保障等全部事務。”

“8,區星,法正司司長,負責公司規章制度執行和安全保衛的全部事務。”

“另外,公泰還要負責鐵器司的建設和鐵器打造的全部事務。”

“9,宋洛,法正司副司長,協助公泰負責公司安保事務。”

“10,李旦旦,監事,負責監督公司全部事務的督查。”

“11,蘇薇,董事長秘書,負責董事長起居和機要文書的管理。”

“12,凌振,董事長書郎,負責董事長書房管理工作。”

“13,宋晚煙,紡織司司長,負責公司織造相關全部事務。”

“14,顧桂芳,膳食司司長,負責公司伙食相關全部事務。”

“15,宋美嬌,倉儲司司長,負責公司物資倉儲全部事務。”

李邈唸完,大家都有應對的工作,不過,分工卻不是很明白。

公司是新名詞,職位是新名詞,職務範疇也是新名詞。

大家面面相覷。

於是,李邈只得耐心地給大家講解,每一個部門,每一個職位的詳細內容。

花了半個時辰,把每個職位詳細的梳理了一遍,大家心中才算有了個大概的認識。

李邈看大家不再一臉茫然,才道:“這裡我要說一下,我之所以這樣安排,都是有原因的。”

“比如,李香蓮,我知道你之前勤儉持家,對銀錢把握有度,因此把公司財務大任交由你管理。”

“宋晚煙,你之前對紡織很有造詣,你自家的紡車壞了都可以自已修理,我們要成立一個紡織司,這司長一職是非你莫屬。”

大家聽後,對所安排的職位都沒有意見,都很支援。

畢竟這都是少爺想出來的辦法,從來沒有執行過,也說不出好壞來。

“總而言之,你們別看我之前渾渾噩噩,但我知道你們各有優長,希望大家在我們新公司裡,各自發揮聰明才智,各司其職,齊心協力,把工作做好。”

“大家把各自需要什麼幫助,需要什麼物件,每天呈報到管家這裡。”

“你們任何人有不明白的,可以隨時過來找我。”

“好,今天就這樣,散會。”

安排完大家的正常工作,李邈留下管家,再帶上李旦旦。

叫管家帶好銀兩,一行三人,準備前往鎮上去購物。

第一件事,是購買大水缸,做門海。

另外的,看還有什麼合適的,看價格再定。

主要是沒有什麼錢,管家只帶了三十兩銀子,再多就沒有。

一個大家庭,開支也大,關鍵還是要找到生財之道才行。

沒辦法,三十兩就三十兩吧,先看看能買什麼再說。

幾人出到門外,只見朱佔先套了一個布篷的牛車在等著他們。

“管家,這就是我們出行的工具?”李邈一看是牛車,心裡那個難受。

自已這少爺身份,連馬也沒有一匹嗎?至少安排一個馬車也行啊。

“少爺,你之前不外出,所以你不知道。平時我們出外面,也是坐這牛車的。”

管家平淡回應。

好嘛,現代社會來的穿越眾,要從坐牛車開始。

不過看來也只得坐牛車,另無他法。

他們清泉村,離他們村最近的城鎮叫望沙鎮,相隔也有25裡山路。

如果不坐牛車,走路恐怕需要二三個時辰。

有牛車,至少能快一倍。

有牛車總歸好過走路,李邈只得擠到狹小低矮的布篷牛車上。

一路上老黃牛慢慢悠悠的走著,脖子上的鈴鐺叮叮噹噹響。

弄得李邈很是煩悶。

要銀子銀子沒有,要車沒有車。

他發誓道:

“從今個開始,要努力賺錢,爭取買馬。這牛還是留著耕地吧……”

管家、趕車的朱佔先、李旦旦幾人都低著頭,默不作聲。

李邈見幾人裝傻,直接把氣撒在李旦旦身上,拿著摺扇猛敲旦旦的頭。

“要努力賺錢,聽到沒有!……明白不明白?……聽到沒有!”

“少爺,痛!……知道啦……痛!”李旦旦只得不停躲避。

朱佔先加鞭駕著牛車,顧不得路上顛簸,牛車跌跌撞撞往前走去。

終於花了足足一個時辰,才來到望沙鎮上。

正是六月天氣,大太陽底直射下來,似要把萬物都烤透。

經過一路的顛簸,在牛篷車裡憋著,身上出了幾身汗,衣服都要溼透。

李邈讓朱佔先在街口陰涼處坐著等,他們三人去採購就行。

拿開摺扇扇風,管家和李旦旦跟隨,三人邁開大步往街市中間走去。

今天是來買水缸的,幾人直奔陶器店看貨。

這望沙鎮,其實是隻有一條街市,其餘都是散落的民房。

因為年景不好,街市很是蕭條。

這一條直街中間馬路倒是寬闊,是用河底的大卵石和細沙鋪成,足足有兩三個馬車寬度。

從此跡象看,這條街市曾經是有過輝煌的景象。不然不可能修得這麼豪華。

只是現在,年景凋零,再無往日繁華景象。

不多時,幾人來到這處門鋪前站定。

掌櫃擦了擦臉上的汗,指著前面的門面房道:“少爺,這望沙鎮,就只有兩個陶器鋪,你看。”

李邈抬眼看去,果然看見兩家陶器店。寫著:‘華泥居’,‘陶福記’。

掌櫃接著道:“少爺,我們去陶福記這家。”

“有兩家陶器店,兩家看看對比一下不好嗎?”

李邈疑惑,貨比三家,這不單是現代人購物的規則,千百年來的人不都是這樣購物的嗎?

“少爺,你有所不知。”掌櫃壓低聲音道,“華泥居這老闆,價格不地道,還總是套路人。我們家都不在他家買東西的。”

“原來是這樣。”李邈點點頭,“不過,這做爛自已招牌的事,他家店為什麼不倒?”

“你看那老闆,特客還是挺熱情的。不深究根本不知道他做生意有多黑。去年我在他家看同樣品相的水缸,隔壁600文,他要880文。太黑了。”

“好吧。”李邈把摺扇一收,“走,我們去陶福記。”